WFU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給我來份終極減重菜單吧!



減重這件事有什麼難的,既然八成靠飲食控制,
那給我一份減重效果最好的飲食方法,
照著吃不就一定瘦嗎?

這個想法的確很直觀沒錯,但裡面有兩個有趣的問題:
1. 減重效果最好的飲食法真的存在嗎?
2. 如果真的有,你有辦法照著吃一輩子嗎?

2020年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中的一篇系統性回顧文章:Comparison of dietary macronutrient patterns of 14 popular named dietary programmes for weight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 reduction in adults: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總共收集2萬多個減重個案,追蹤6個月之後發現:

不論使用低醣飲食、低脂飲食、得舒飲食(DASH)、阿金飲食(Atkins)、或帶狀飲食(Zone),每種減重法都有減重效果

But,就是這個But。

追蹤12個月之後,每一種飲食都復胖。(人生好殘酷)

也許減重前6個月,低醣飲食的減重速度比低脂飲食快,但時間一拉長,減重的成效優劣在各減重飲食之中已經比不出來,因為大家都被打回原形。

過於極端的飲食法也許可以快速減重,但如果做不到一輩子保持那樣的飲食方式,則注定復胖

我很喜歡跟減重學員聊聊以前用過什麼樣的減重方式。一方面我喜歡聽故事,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過往經驗可以讓我勾勒出對方的飲食喜好、生活習性,知道學員為什麼失敗、而這次我們該如何量身打造。

學習正確辨認營養素種類,從中體認到自己對於眼前食物究竟是「需要」還是「想要」,在現有的飲食習慣中抽絲剝繭,逐步調整,最終找出最適合自己並能終身奉行的飲食模式。

體重控制成功需要一輩子的努力。

陪著你慢慢減,不復胖,這就是減重醫師的價值所在。

那些撐住台灣長期照護的溫柔雙手



基層醫療和在大醫院看門診,有一個不太一樣的地方,就是可以較為自由地運用針劑減緩病患不適。

有一種病人很常來打止痛消炎針,因為他們要反覆背著或抱著不良於行的長者,上下床、洗澡、更衣、移位。

他們的身軀大多嬌小,氣力沒比一般人多,卻時常被期望要保護被照顧者周全。

再仔細探究,發現除了筋骨問題之外,語言不通與工作壓力,也讓他們每每出現胃痛、火燒心、消化不良、便祕。

照顧對象晚上常常要起來如廁,有時做夢,每晚折騰。失眠、頭痛、倦怠無力更是經年累月的磨損著他們的身心。


在異鄉的青春歲月

依據勞動部的資料,到109年3月台灣已有超過70萬的外籍移工,其中26萬為看護工,逾半為印尼籍,大多為25~44歲的女性,分佈以雙北市最多。

他們離鄉背井,和自己的家人分離遙遠的海洋兩端,想念時只能開著視訊,卻奉獻在照顧和自己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

———

來看感冒時,緊張的問:「怎麼辦,這樣我會不會傳給阿公?」
看我要開藥時連忙提醒我:「醫生,不要開會想睡覺的藥喔,我還要照顧阿嬤。」
反覆胃痛長年來拿胃藥吃,開立多次轉診單都沒去做胃鏡,因為每個月向他們收取仲介費的仲介一直很忙沒時間帶她去。

我無心的一句上次何時回自己國家,淚如雨下的說:「五年」

———

權益不完整的勞工

同樣是勞工,他們從事著低薪卻超時的勞動工作,沒有休假,沒有選擇雇主的權利,語言不通權益受損時求助無門。

他們絕大多數沒有受過適當的醫療照護相關職前訓練與在職訓練,卻成為台灣長期照護的支柱。

我很常遇到外籍看護在我的診間落淚,我不知道要多少的委屈,才讓他們在稍微感受到一點善意就崩解。

長期照護是非常辛苦而且複雜的,無論體力面或情感面上。為了經濟需求,他們實實在在地承受了難以想像地身體的消耗和心底的寂寞。

因為有你們

一個看護工就代表台灣有一個家庭被撐住,讓被照顧者的家人可以得到喘息、可以繼續工作,可以感受到自由,也可以盡力維持正常生活。

我看進那雙清亮的眼睛,希望他們知道自己有多麼值得最崇高的敬意。

面對這些付出,善良的台灣人啊,請不要忘記我們是有選擇的。

我們可以選擇溫柔,選擇關懷,選擇最真誠的感謝。

ps. 照片中的是亞妮,感謝她讓我留影紀念。來台灣看護已10餘年,台語比我還流利,年底要回自己家鄉了。

神奇密碼168



最近在診間被不少減重的病人詢問斷食法,
TVBS健康2.0曾經採訪過我對於斷食的看法,
聽說是排行榜上的熱門文章,
有興趣的話歡迎大家參考報導喔!
➡️ https://reurl.cc/Q6Xb62

168簡直像什麼神奇密碼,
近幾年風生水起,成為炙手可熱的減重妙方。
其實它真的沒那麼神秘。
之所以能輔助減重,
最主要就是因為你只有八小時能進食,
而大部分人是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吃下超標的熱量的,
如果整體總熱量攝取變少,製造身體能量負平衡,
當然會瘦囉!

在禁食的16小時期間因為燃燒脂肪產生酮體,
藉由這樣的機制使體內進行細胞汰舊換新,
增進抗氧化能力, 改善胰島素阻抗增進血糖調節,以及改善心血管指標,
這些都算是168斷食的額外好處。

之所以說是輔助減重,是因為2020年刊登在Nutrition學術期刊的review article:《Scientific evidence of diets for weight loss: Different macronutrient composition, intermittent fasting, and popular diets》便清楚寫出,間歇性斷食對於身體也許有代謝上的好處,但對於減重則不見得有效果。
在可進食的時間內沒選擇對的食物,結果斷食之後根本沒變瘦,便秘、甚至變胖者也大有人在。

還是老話一句,
You are what you eat
無論你是8小時內吃完還是24小時內吃完,
你吃下肚的食物決定一切。
而減重飲食,就留待下篇繼續聊囉!

我的手寫紙條



阿芳是聾啞人士,來我這看診好幾年了。

她會先在紙條上寫好這次的症狀,然後我們會接著筆談下去。有時候紙不夠寫了,就拿手邊各種大小紙張接續。

每次談完,阿芳用手語比了個謝謝後,就會把這些零碎的筆談紙條一張一張收起來。我心想,可能是怕自己回家後就忘了醫師交代的事,所以先暫時留下這些紙條吧。

不過看著自己拙劣的字跡被病人收走,其實心裡還是有點害羞,我可是坐實了醫師字都很醜 的最佳典範,現在還被留下證據賴也賴不掉了。

有一次阿芳來,我們筆談了一會兒,她突然從包包中拿出一個透明文件夾。裡面裝著她過去的抽血報告、檢查報告、衛教單張等等,我赫然發現自己的手寫紙條竟然也整整齊齊的被收納其中。

看到這些古老的紙條,我們雙方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想到自己曾經在紙上寫下的各種叮嚀,被病人好好的存放著,在某些時候也許還會陪伴她渡過病痛,這樣的小小聯繫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發現自己在別人的生命中留下一點點痕跡,我覺得是一個醫師、也可說是一個人最最最幸福的時刻了。

送手作美食的太太們



從住院醫師時期開始看診,
常常收到病人或家屬各式各樣的感謝心意。
每一樣都讓我受寵若驚,也讓我非常珍惜。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病人的手作美食。
當然很大部分原因來自我真的很愛吃,
吃美食時所帶來的幸福滋味實在無與倫比。
而當美妙的滋味中帶著對方手作的溫暖心意,
我常常在一邊品嚐一邊讚嘆真是好手藝中,
感到自己深深的被喜愛著。

有些不好意思的說著:「希望你不嫌棄~」的美麗太太,袋子裡裝著風味絕倫的鐵蛋與豆干。
客家阿嬤包的粽子跟草仔粿,粿體香糯Q彈,裡面的餡料每每多到快滿出來。
總是帥氣的敲敲診間的門,像一陣風一樣拿給我兩大袋油飯或豆瓣醬炒桂竹筍的太太,
有次拿了三大根生的竹筍來,
我在她的教導下第一次成功蒸了美味的竹筍來吃。

也許是自己沒什麼料理的天賦,
因此更加崇拜擁有一雙巧手,
能做出料理讓人吃下肚覺得胃和心都暖暖的太太們。

啊,也許也有很多先生擁有好廚藝,
只是剛好我沒遇上吧!

謝謝餵養,
我恭恭敬敬且滿懷感恩的將這些美食全部吃下肚。

該減多少才健康

 

減重要減多少才能重拾健康?
10kg?15kg?20kg?
真正的數字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喔!

♦️對於一般人來說,
➡️體重只要減輕5%,就可以 #下降心血管風險。
➡️體重減輕7%,可以 #改善血糖控制,降低由糖尿病前期發展成糖尿病的機率。

♦️對於肥胖且合併心血管疾病者,
➡️體重減3-5%,就可以 #下降三酸甘油脂、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以及 #未來產生糖尿病的風險。
➡️再減更多,可降低血壓、改善血脂肪,甚至 #減少三高用藥量。

對於80公斤的人來說,只要減少4公斤,身體就能出現許多正向改變!

套句我在診間常跟病人說的話:
你現在吃的藥,體重減下來後大部分都可以減量,甚至有機會可以跟其中好幾顆藥說bye bye!

而每個人適合的最終目標體重、減重速度、飲食策略、運動方向,都必須依照各人體況來量身打造。

肥胖是一種慢性病,
這也是為什麼體重控制與健康飲食,
是我們每個人的終身功課。

🔹喜歡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嗎?
🔹想減少健檢報告中的紅字嗎?

身體是自己的,只有你可以決定它的模樣,
試著找到身體外貌與健康狀態之間的最佳平衡。

如果你覺得自己已經到達那個最舒服的狀態,
那也很好,我們不要為任何眼光去質疑自己;
如果你覺得自己還有想要達成的目標,
那我們可以一起努力,試著朝彼處邁進。

只有打從心底想做改變,減重這件事才有意義。

推薦好書-人生路引

 

書放在診間的抽屜中,
前些時候疫情關係病人少,
我趁空檔盡情翻閱。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書名來自28本經典好書,
是如何引領作者楊斯棓醫師穩定內在,
走過生命中必經的各種課題。
如書封底所言:
「所有的困境,閱讀中都有解。」

讀到〈我手寫我酒,不怕巷子深〉這章
楊醫師寫下:
「承平時候,或是被迫放無薪假時,我們都可以利用時間書寫,一篇一篇整理出我們會做的事情、我們做得好的事情、只有我們能做好的事情。
用這樣的心態整理、準備自己,即使遇到嚴冬,我們也能安然度過。瑞雪過後,我們將能奔馳前行。」

對於當時開始對自己所處現況感到缺憾的我,宛如有人打開了一扇窗。
我繼續往前翻閱,繼續細細咀嚼,
但每次我拿起這本書,都一定會翻回〈我手寫我酒〉再讀一遍。
這個章節深深鼓舞了我,
每次細讀都發現自己又得到新的體悟;
開始成立粉絲專頁,
也可以說是這個章節催熟了我心中小小的想望。

「把你自己當作一人公司來運作,
把你的名字打造成一個品牌來經營。」

我也非常喜歡作者引用陳立飛的:
「誠實,比新意更重要。」
認知到自己的不足是痛苦的,
但這種痛苦中帶著一股暢快,
因為我看到自己的方向了。

作者以28本好書為引,
關於自律養成、思維習慣、投資選定、家人相處、退休規劃等,
注入個人生命經驗,分享獨到見解,
期盼讀者能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走得更順遂。
知識含金量雖高,但由於作者純熟的文字書寫能力,
閱讀起來卻很舒服。

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對人,以及對這個世間的疼惜。
我想你一定可以從中找到與之共鳴的章節。
鄭重推薦給大家。

慢性病的起點



慢性病的診治範圍很廣,
包含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痛風、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等。 從報告的判讀追蹤、起始用藥衛教、定期檢驗、調整藥物、一直到合併症的預防, 這些都是我每天非常重要的醫療工作。
許多病人在長久的定期診治互動下, 漸漸變成彼此生活中少不了的日常。 而我也常常思考, 除了幫病人找出疾病,提供治療之外, 我還可以做什麼?
行醫的路上我們學習各種疾病,熟記診斷指引, 像士兵般衝鋒陷陣想將病人身上的每個疾病一一擊破。 正當我們滿頭大汗, 好不容易將疾病稍微控制住, 抬頭一望才發現, 敵營的大魔王依舊紋風不動, 冷笑著看著我們這群狼狽不已的白袍者。
這份從容, 來自它隨時可以輕易的將這些努力化為烏有。
肥胖,是慢性病的起點。
台灣2014年的全國身體質量指數(BMI)統計, 過重+肥胖比率= 43.4%, 幾乎每抓兩個人就有一個體重超標。 除了是造成眾多慢性疾病的罪魁禍首, 肥胖本身就是一個複雜、 牽涉多項生化代謝機轉的慢性疾病, 絕不是只有吃太多動太少這麼簡單。
醫學不斷在進步,醫學不斷在演變, 近年各大醫學會無不開始強調體重控制的重要, 相較過去慢性病的各個擊破, 逐漸反轉為以肥胖為治療中心,從而降低慢性病的發生。
從預防醫學角度切入, 體重控制不再只是為了外觀, 而是去達成由內而外的健康狀態。
找到內心控制體重的驅動力, 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走在你身邊

 



久違的跟先生一起上街逛逛,來幫小孩買襪子。

那天我腳上穿的鞋子不太好走,平時步速很快的我,走得又卡又慢。

牽著我的先生似乎完全沒注意到,繼續按照我們平時的走路速度往前邁進,於是我們之間的距離開始有一點點拉開,先生在我斜前方像是在拉著我前進。

感到有點委屈,心想你怎麼沒注意到我走路變慢,還一直拖著我往前。

正想抱怨,突然想起這禮拜帶鯊鯊去保母家上學時,我好像也是走在小孩的前面。

太陽好大好熱,想著送完小孩後就可以做自己的事, 我維持著自己一貫的步速,卻沒有注意到漸漸落後的孩子。

在斜後方被拖著前進的鯊鯊,當時的內心是否就像我現在感受到的一樣委屈呢?

孩子的腳還短短的,每個步伐還小小的,想要踩踩路邊的積水,想看飛過天空的小鳥,想停下來看高高的吊車蓋房子,又想繼續牽著媽咪的手。

我看到我自己內在的需求,卻忘了陪孩子跟隨他內在的需求。

我長得太大,忘記兩歲的自己眼中看出來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但因為你,我的寶貝,我擁有再走一回的機會。
陪在你身邊,跟隨你的視線,用你的步速
和你一起走向每一天。


2021年9月30日 星期四

子宮頸癌別找我,淺談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


作者:廖文嘉




在萬芳醫院擔任家醫科主治醫師的時候,
常常和社區護理部的同仁一起到社區做抹片篩檢,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
就是有一天我們竟然到動物園來做抹片!

雖然是免費的篩檢,
但全國子宮頸抹片篩檢涵蓋率大約只有53.4%(國健署108年統計資料),
而這也是為什麼社區護理部必須絞盡腦汁儘量把子抹車開到各式各樣人群聚集的地方,
希望能夠多多讓民眾方便篩檢。

不過那天來動物園遊玩的女孩或媽咪,
可能沒有做檢查的心理準備,所以最後人數並不多。
我和護理師兩個人,或輪流出去”拉客”,
或坐著聊聊天,或觀賞旁邊的紅鶴,
陽光燦爛的大熱天,時間這樣慢慢流逝,
不知為何現在回想起來很幸福。



人類乳突病毒(HPV)

研究顯示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的持續感染,是造成子宮頸癌的主因。
人類乳突病毒共有一百多型,可以分為低危險型與高危險型:
💢低危險型HPV感染可能會引起生殖器疣(俗稱:菜花),致癌機率相對小,
💢高危險型 HPV感染則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男女外生殖器癌、男女肛門及舌咽部癌的發生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於2017年建議將HPV疫苗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畫中。
為了能早期發現子宮頸癌,我國衛福部除了提供30歲以上的女性,
每年做一次免費的子宮頸抹片檢查之外,
建議男性女性都要接種HPV疫苗


感染HPV有症狀嗎? 

一般來說,被HPV感染之後沒有明顯症狀,少數被感染者會出現生殖器疣或子宮頸病變。
女性一生有大約85%的機率會感染HPV,
絕大多數的HPV感染者,可以靠身體的免疫力來清除病毒,
但大約有10%的感染者是無法自行清除病毒的
若病毒無法清除導致子宮頸細胞持續的受到刺激,
使正常上皮細胞開始病變,最後將轉變為癌症細胞。


男生也會感染HPV嗎? 

HPV感染男性女性皆相當普遍,
加上感染後大多不會有明顯症狀,所以不易發現。 
而HPV感染也會造成男性陰莖、肛門、扁桃腺、舌咽及舌頭等部位出現癌症。
部分男性在感染到第6、11型HPV後會出現菜花或其他生殖器病變。


如何減少或避免HPV感染? 

1. 性行為中全程使用保險套 、性行為後適當清潔外陰部。 
2. 使用公共浴厠時避免直接接觸到潮濕的物體,如馬桶坐墊、小坐凳等等
3.  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毛巾、盥洗用具或與他人共用衛生用品。


HPV疫苗有哪幾種?


全球目前上市的HPV疫苗有三種,分別為2價、4價、和9價,
三種疫苗都對最常見致癌的第16、18型HPV有保護力。
4價疫苗增加了對第6、11型HPV的防護,可以預防肛門及外生殖器疣(俗稱菜花);
9價HPV疫苗除了對前述的四種病毒型都有保護力之外,
又增加了另外五種致癌型HPV病毒的保護力,因此可以再降低15%的子宮頸癌發生率。


施打前注意事項

💗懷孕婦女與預備懷孕中婦女,請暫緩HPV疫苗接種;
💗與COVID-19疫苗的接種間隔,大於七天以上即可。

建議大家可以找自己信任的家醫科醫師,
討論HPV病毒感染風險,評估是否適合進行疫苗注射喔!

PS 某些型別HPV則會造成皮膚上的病毒疣,不過這些型別的HPV都沒有包含在市面上的HPV疫苗當中。因此是無法用HPV疫苗來預防皮膚上的病毒疣的唷!


參考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1年9月1日 星期三

高血壓該怎麼吃?降血壓飲食大公開

 
作者:廖文嘉




如果每次量血壓都好高,或是已經診斷高血壓在吃藥,飲食上到底該怎麼吃才能降血壓呢?


醫學上真正可以降低血壓的飲食方法-得舒飲食

得舒這兩個字是由DASH音譯過來,全名是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也就是「阻止高血壓的飲食方法」。

大型研究結果顯示,使用這樣的飲食策略可以讓收縮壓下降10-12 mmHg。這個降血壓效果非常厲害,幾乎等於我們臨床上幫病人開立一天一顆血壓藥的效果了!

除此之外,得舒飲食還可以減少約13%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及下降糖尿病的發生率喔!


既然它這麼有效,那它應該很難吃?

也許看到這裡你心中出現了這樣的OS。別擔心,其實它算好吃,也算好準備。

得舒飲食的原則不在選擇特定食物,而是將每天都會吃到的食物做比例上的調整,一起來看看吧!


五大原則


  • 高鉀
    • 鉀離子可以促進鈉離子排泄,調節腎臟血管及內分泌系統,使血壓降低。
    • 例如: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堅果種子
  • 高鎂
    • 鎂離子與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胰島素耐受度有關。
    • 例如:深綠色蔬菜、全穀根莖類、豆類、堅果種子
  • 高鈣
    • 能保存骨本,調節血壓。
    • 例如:深綠色蔬菜、豆腐、芝麻、奶類
  • 高膳食纖維
    • 可減緩身體對糖份的吸收。
    • 例如:蔬菜、水果、全穀根莖類
  • 降低飽和脂肪酸
    • 飽和脂肪酸的攝取會升高體內的壞膽固醇,導致心血管疾病。
    • 油脂攝取以植物油為主。


以食物類型舉例


一天1600卡路里飲食(多數女性適用)
  • 全穀雜糧類一天6份
    • 一份約為家用飯碗一碗,小地瓜兩條,或全麥吐司兩片
    • 試著減少白色澱粉,將白飯、麵、包子、饅頭這類,逐漸加上糙米、紫米、燕麥、全麥麵包。
    • 如果更換口感會不習慣,可以先從少量開始添加,逐漸達到1(全穀雜糧食物):2(白米飯)比例。
    • 儘量以「維持原態」食用,地瓜、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蓮藕、紅豆、綠豆等,也都是很好的全榖雜糧類來源。
  • 豆魚蛋肉類一天3-6份
    • 一份約一兩重〈37.5公克),一掌心約有1.5~2份,雞蛋一顆,或傳統豆腐3格(80公克)。
    • 以魚、家禽類為主,盡量選瘦肉。
    • 肉眼可見的肥肉以及雞皮魚皮少吃。
  • 蔬菜一天3~4份
    • 一份約為直徑15公分盤1碟
    • 可以平均分配在三餐中,餐餐2~3樣蔬菜
    • 多樣化,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口感的蔬菜搭配增加豐富度,也可以和肉類菇類一起拌炒。
    • 可搭配使用冷凍蔬菜,may our life easier
  • 水果一天4份
    • 一份約為一顆中型水果(小蘋果/蓮霧/柳橙)大小,半個大型水果(香蕉、楊桃),或是半碗切塊水果(西瓜、木瓜)
    • 也可用罐頭水果、果乾、果汁,但以原味無額外添加糖份為原則。
    • 如果本身已經是糖尿病患者,或是空腹血糖偏高,就建議水果就不能攝取太多,大約2份即可,以免血糖不穩定。
  • 低脂奶一天2-3份
    • 一份約為240ml低脂奶或優格,或起士兩片
    • 指引建議盡量以低脂或脫脂乳品為原則
  • 堅果種子兩天1份
    • 一份約為一湯匙
    • 選擇原味,直接吃或是拌入沙拉、磨粉加入乳品中也很好
  • 少飽和脂肪、甜食、紅肉
    • 油脂攝取以植物油為主(葵花油、沙拉油、苦茶油、橄欖油),一天2~3茶匙
    • 避開肥肉、豬油、奶油、甜食

一天 2000卡路里飲食〈多數男性適用〉

全穀雜糧類一天6-8份
豆魚蛋肉類一天<6份
蔬菜一天4-5份
水果一天4-5份
低脂奶一天2-3份
堅果種子一天1份
少飽和脂肪、甜食、紅肉


特殊族群

對於慢性腎臟病的患者,由於得舒飲食中含有較高的各式電解質,可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建議要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施行得舒飲食喔!


資料來源:The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DASH Eating Plan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你已經很完美了


作者:廖文嘉




來拿助眠藥物的女子,口罩上露出的眼睛,清亮中帶著一抹揮之不去的疲憊。

我們的對話好像觸碰到了某個開關,她開始訴說許多壓在心底的故事。聽她的語氣跟選擇用詞的方式,我直覺她是第一次將這些事說出口。

在幾次的眼神閃躲之後,她美麗眼睛中的霧氣開始凝結,淚滴滴落下。

診間有時會有這樣的病人來到:
他們追求完美,對自己要求嚴格;喜歡事物井然有序,事必躬親才安心;習慣自己面對,不輕易表露內心的脆弱。

這樣的人格特質所帶來的情緒壓抑,常常會讓身體承受不住,而以各種症狀來表達沉默的抗議:
失眠、胃食道逆流、心悸胸悶、長期倦怠、憂鬱焦慮、筋骨痠痛⋯

她說:「原來我沒那麼堅強,否則怎麼會在這裡就這樣哭出來了。」

不,其實是你非常堅強,才能撐這麼久,才會選擇在一個家人都看不到的地方落淚;忍受著長期的睡眠剝奪,內心在個人成就與家庭照顧中拉扯,但你卻還是將所有家務和教養重擔一聲不吭的扛在身上。

你很愛你的家人,但你忘了愛自己。


我為你加油

我很願意當你的傾聽者,但我更希望你的家人可以聽到這些。聽到你是多麼的溫柔體貼,才會想要以損耗自己身心的方式來換取家人們幸福的歲月靜好。

開開藥很簡單,我只要點幾下滑鼠就好了。但我希望的是更多,我希望這些都只是幫助你身心靈恢復健康的過程,我希望我們能找到源頭並試著化解它。

記得以前住院醫師訓練時,老師曾說過:「病人比你想像中更具有解決事情的能力,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他覺察到這件事。」

我能做的真的很少,我只能傾聽,遞上幾張面紙。

我很感謝你選擇進診間告訴我。

你已經很完美了,接下來的改變我相信你做得到。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好書陪我一起看世界




推薦好書-西洋美術鑑賞術

 作者:廖文嘉




我從小美術就奇差無比。

小時候的畫畫作品不是都會被掛在牆上,然後老師調皮地問爸媽:「要不要猜猜看小朋友畫的是哪張呀?」結果我的畫的公雞因為太醜了,我爸媽指到最後一張都還不敢相信那是自己女兒畫的。

情人節興沖沖的買了市售縫紉包的貓咪玩偶,縫了好幾個禮拜。男友(現任老公)收到後端詳許久,結果很浮誇的說:「挖~好可愛的老鼠哦!」對,就是照片上面那隻。

大學時期的素描課(到底為什麼要當醫師要學素描),我的素描畫作分數是全班女生最低分,好家在還有贏過少數男生總不會面子全無,雖然也已經夠丟臉了。

即使身為丁點藝術創造細胞也無的俗人,但看到美麗的事物還是內心震動,希望自己能擁有些許鑑賞的眼光。我想藝術之所以存在,應該就是因為它觸碰到了人們在現實形式以外, 對於本質的渴望。

如果你跟我一樣:看到一幅名畫或雕刻作品,只能發出:「哇~好厲害!」這種語焉不詳的評論;講到美術史,腦中的關鍵字只搜得到文藝復興。那我推薦你這本《西洋美術鑑賞術》,親切的帶美術麻瓜走一趟美術史的革命過程,還告訴你23幅經典名畫與作品的必殺技重點,一講出來自己都會被自己的博學嚇到。

「美術鑑賞的樂趣就在於『挖掘自己過去未曾了解的價值觀』,或是讓自己發現『原來我對這種東西保持著這樣的想法』。」

「凡事任性以對也是一種任性,需要佐以知性才能相輔相成。」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全職媽媽或職業媽媽,我們的愛都一樣完整


作者:廖文嘉

周末的夜晚,診所來了一個母親,胸前的背巾裡懷抱著一個不到兩歲的小孩。

小孩的左腳上滿是乾掉的血跡,右腳上也有。

我請母親坐下,她還戴著安全帽,一臉驚慌;她說小孩把玩玻璃油瓶結果掉到地上破了,應該是被割傷,想請我們幫忙評估一下傷到什麼程度,要不要送急診。

我用乾淨濕棉球輕輕地清理小小的腳丫,還好,傷口淺淺的落在腳趾頭上,看起來是不需縫合的程度,血跡擦乾淨後就沒那麼怵目驚心了。


我沒看到孩子怎麼受傷的

不過,為什麼孩子受傷的那隻腳趾頭腫脹瘀血,而且我輕輕一碰就一直閃躲?是不是骨折了?

我抬頭問母親,有看到當時情形嗎?瓶子是不是落下有砸到孩子的腳?意外發生後孩子走路正常嗎?

一問出口我就後悔了,因為我看到母親臉上出現內疚痛苦的表情,回答:「我沒看到,我去工作了⋯家中長輩說意外是一個小時前發生的,我剛下班回家才知道受傷了,就趕緊帶他過來…」

我看著這個母親,覺得好心疼。


我們都一樣努力的愛著

這不是你的錯。儘管再不情願,我們的心肝寶貝還是會在他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傷,有些也許是肉體上的,有些也許是心靈上的。

但我相信,無論是全職媽媽還是職業媽媽,只要在珍貴的陪伴時光中全心全意的付出愛,孩子都感受得到。所以即使受了傷也沒關係,孩子不怕,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永遠的避風港,會溫柔的輕聲撫慰,疼惜的替自己治療,並一起期待著傷口癒合的那天。

生了小孩後,覺得真的是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弱點。新聞媒體上的兒童受害消息我怕的不敢看,不小心看到了就心痛好久,看到生病受傷的兒童來就診也好心疼,真想張開好大好大的翅膀保護全世界的孩子。

因為生了小孩,我好像對這個世界多了更多愛,這真是沒預料到的小小驚喜。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等待花開的那日到來


作者:廖文嘉




從當主治醫師開始,就有在接觸居家醫療。現在離開醫院來到社區型診所,我手上還是有由診所收案的病患,會定期和護理師一起到他們家中訪視診療。

一對老夫妻,老先生高血壓控制不良,心臟好幾年前開過刀但沒在追蹤,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問題;老太太慢性腎臟病和高血壓,椎間盤突出雖有手術過,但還是經年累月的下肢痛麻不良於行。

他們住在公寓的六樓,可以想像就醫一趟全家人仰馬翻。

初次訪視,幫兩位抽血驗尿檢查之後,開始進行藥物治療。老太太的高血壓跟膽固醇在藥物的控制下漸漸達標,而醫院開立的造血針我們也順便幫忙施打,省去病人要為了打針每月勞師動眾跑醫院一趟。

他們是一對很客氣很可愛的夫妻,老太太很喜歡抓著我講古,訪視時間常常一次比一次拉長。每次去他們都一定會準備飲料跟超大澎湃包的零食點心,過年過節還有柚子糕餅,總叫我們不嫌棄的話多吃一點。

我本來以為我應該會一直照顧他們下去。


接到的電話

總是安靜在旁邊笑笑看著我們聊天的老先生,血壓非常高,每次訪視收縮壓都是170、180,但老先生總是不吃藥。
無論我如何苦口婆心的勸導,柔性撒嬌甚至稍作恐嚇,老先生總有各種理由:家中血壓計壞了、血壓數值有時高有時低、覺得吃藥後頭暈便秘、覺得藥太大顆、覺得每天都要吃藥很麻煩...

每次訪視都看到自己前次開立的藥物一大包一大包的原封不動放在桌上。一次又一次,我已經想不到招數,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而老先生看到我們的表情,也一次一次黯淡下來。

有一天護理師接到電話,老先生要我們別再去他們家居家醫療,太太的藥他會請兒子過來拿。

那陣子我的心情真的非常低落,反覆想著我究竟哪裡做錯,為什麼滿腔熱血被當頭澆熄,為什麼明明是做對病人好的事卻不被接受,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甚至有種被背叛的感覺。


我都是為你好

直到有一天,這句話突然打進心中把我敲醒。

身為醫者很容易落入這樣的窠臼,覺得自己站在制高點,覺得自己知道通往健康的道路怎麼走,所以要"矯正"關於病人所有一切不健康的行為。

但人所做的行為所下的決定,背後都是他長久以來的人生經驗積累而成。改變思考模式談何容易,真實人生不像童話故事這麼夢幻。

我不是他的家人,更不是病人他自己。我其實並不清楚他做過什麼努力,心裡真正的擔憂為何。我只看到他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成果,他只看到我不停的對他的人生指指點點。

我忘了病人比我更清楚,真真實實承受著一切後果的人,是他自己。我沒有辦法強迫他,就像我永遠沒辦法替他過他的人生。

醫病如此,人與人之間也如此。


撒下種子

其實我還是很擔心老先生,我真的很怕他哪天心肌梗塞或中風,我怕他們兩個老人家無法照顧自己。

「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

但我所能做的,就只有溫柔的在病人心中撒下改變的種子,並祈禱自己能看到花開的那日到來。

希望有一天,我能再吃到大包的澎湃包餅乾。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風吹過來也痛--痛風與高尿酸血症


作者:廖文嘉




最近門診接連來了好幾位痛風的病人。
以往痛風發作比較常見在冬天,高高興興吃完火鍋喝酒聚餐後,隔日乖乖來報到打止痛針。
然而最近天氣炎熱,稍微活動就汗流浹背,加上喝水不足或狂灌含糖飲料,結果體內尿酸濃度升高,一跛一跛走入診間者也不少。


尿酸從何來

細胞中的嘌呤/普林(Purine),被身體分解代謝完之後會產生尿酸。而一旦血液中尿酸濃度太高,就會形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中,出現嚴重的紅腫發熱,甚至劇痛到無法行走,完美體現痛風這個連風吹來都痛的病名。


尿酸升高原因

尿酸升高的原因可以分成兩種:製造增加,以及排出減少

製造增加
攝取太多高嘌呤食物;或是身體新陳代謝加快,老舊細胞被破壞後,導致細胞中的嘌呤被釋出。這兩項都會提供身體太多製造尿酸的原料

排出減少
腎功能不好,導致排除尿酸的機能下降


常見的疼痛部位

最常見的部位為大腳趾(第一蹠趾關節),其他部位如腳踝、腳背、膝蓋、手腕、手肘、手指也都可能發作。


我每次的健檢報告尿酸值都是紅字,但我從來沒有發作痛風,這樣應該沒關係吧?

高尿酸血症病人只有10%會出現痛風。不過尿酸值越高發生痛風機率越大喔!

尿酸<9 :年發生率0.5%;尿酸>9:年發生率5%

但是,高尿酸血症已經被證實與心血管疾病相關,例如高血壓、心臟衰竭、冠狀動脈疾病,甚至小血管問題引發之勃起障礙。

因此,不是從來沒發作痛風,就可以對自己偏高的尿酸數值視而不見喔!


我關節痛的時候去抽血,尿酸都沒有高,這樣是痛風嗎?

急性痛風發作的當下,抽血檢驗尿酸值,的確會有部分病人的的數值完全正常甚至偏低喔!

這可能是因為急性期體內發炎因子增加,而腎臟也會加速尿酸排泄的緣故。

因此痛風的確立,必須追蹤長時間的尿酸值,以及視發作的疼痛性質來判斷。



講到這邊有沒有覺得痛風這傢伙有點狡詐,尿酸數值高不一定會痛風,尿酸數值不高有卻可能會痛風。
因此血中尿酸值僅能當作輔助診斷,還是要交由專業的醫師針對個人體況與發病歷程來判斷才行。


如果尿酸偏高,或已經發生痛風,我該怎麼調整飲食及生活?

  1. 請避開以下食物:



  • 含高果糖食物
含糖飲料、汽水、果汁、果醬、蛋糕、餅乾。
無糖茶、咖啡、牛奶、無添加糖的氣泡水這些則不影響。

  • 內臟及帶殼海鮮
豬肝、雞肝、豬腦、肝、蝦、蟹、蛤蠣

啤酒烈酒務必避開,紅酒較為不影響但也請適量小酌。

  • 肉湯燉鍋
肉湯這類燉煮時間長的食物,會使食材細胞中的嘌呤被大量釋出並融於湯中,因此我們喝下一口鮮美芳香的肉類煲湯,其實就是喝下滿滿的嘌呤濃縮精華阿!尿酸高者一定要減少食用才行。


請大家不要小看飲食喔,之前有病人說水好難喝,喝可樂就是他攝取水分的方式,然後每個禮拜報到來打止痛針。
也有病人說他太太昨天燉了一鍋雞湯,兩個人一起喝個精光,結果今天就發作了。雖然把愛妻煲湯喝光光我覺得很棒,但看你痛成這樣,我想太太應該也非常不忍心吧~


請調整生活:


  • 水分補充
每天2500~3000 cc水份,可以增進尿酸排出,以及避免血液中尿酸濃度的波動導致痛風發作。
夏天天氣熱大家常常忘了喝水,或以含糖飲料取代白開水,這等於是在往你的體內注入源源不絕的尿酸原料阿!很恐怖的。

  • 肉類適量,多白肉少紅肉
肉類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選擇好肉,而不是因為尿酸高就完全不吃肉。選擇的順序是:無腳(魚)>兩腳(雞、鴨)>四腳(牛、羊、豬)。

  • 豆類蔬菜
除了曬乾香菇或紫菜,其他的蔬菜及豆類,如波菜、花椰菜、豌豆、扁豆、蘑菇、豆漿、豆腐等並不會引起尿酸升高喔!

  • 控制體重
體重超標也是一個危險因子,因為這代表身體裡有比體重正常者來的更多的細胞在新陳代謝,就會製造出更多的尿酸喔!


醫師小叮嚀

許多人反覆痛風發作,卻都只有在每次發作後吃止痛藥打止痛針,這等於是治標不治本。

如果曾有關節疼痛狀況,就醫後確診為痛風的話,就應該和你的醫師討論是否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

否則你的關節反覆地被尿酸結晶侵蝕,導致不可逆的破壞、變形,未來甚至可能引發感染喔!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如果行醫之路是趟長長的旅程


作者:廖文嘉

 


70多歲的伯伯,長期來看診拿慢性病藥物,有一天問診結束後,病人起身走到門口,正要開門的手停了下來,轉身看向我,帶著有點難以啟齒的表情。

「廖醫師,請問一下,我最近幾個月發現兩邊的奶奶好像變大,壓了會痛欸!」

乳房腫塊?我想了一下,伯伯急忙接著說了句:「應該沒什麼關係吧?」想往外走。


我一個男人去檢查乳房

看著他的表情,我知道要和醫師討論身體特定部位,其實是會有些抗拒的。我請他坐下來,避免病人難為情,我用儘量中性平緩的語氣開始詢問相關症狀。

男性乳房腫塊,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男性女乳症,從嬰兒時期到老年男性都可能因為雌激素的刺激而產生,必須鑑別診斷的有乳房惡性腫瘤以及單純脂肪堆積,也要辨別出造成男性女乳症的原因。

伯伯說最近開始覺得兩邊乳頭下方的乳房變大,觸壓會不太舒服,診療上沒有乳頭分泌物,皮膚上沒有橘皮樣變化,也沒有淋巴結腫的情況。

我向伯伯解釋我的初步診斷應該是因爲體內荷爾蒙不平衡引起的男性女乳症,我們可以來找一找原因,同時幫他安排轉診到醫院的乳房外科做乳房超音波輔助診斷。

病人有些猶豫,嘴裏碎碎唸著:「可是我一個大男人,去檢查乳房⋯」。

我掃了一下病人用藥,因為高血壓而有長期使用某種利尿劑,而此藥有將睪固酮轉換成雌激素的作用,也許,原因就是這個?

我換上較為溫和的語氣,說:「剛好我們的高血壓藥再過幾天就吃完,要開立新的處方籤,有一顆藥物你吃很久了,它是一顆好藥,不過的確臨床上少部分人有可能會出現男性女乳症的情況。」
「我們下回開處方籤時我調整藥物試看看,而你也同時找時間去做個乳房超音波,至少排除長不好東西的機會,好嗎?」

病人最終被我說服,拿著轉診單去檢查。超音波上顯示的確為男性女乳症,沒有惡性腫瘤的跡象。而我也依照病人血壓控制情況更換藥物,請病人持續觀察血壓及乳房狀況。


眼中的光芒

改藥後不到三個禮拜,病人提前掛號回診,正疑惑發生了什麼,一開門便迎上他舒坦的笑臉:

「幾乎都好了欸!恢復正常了,我今天是特地回來報告的!」

造成男性女乳症的藥物停用後,乳房症狀的確多數能在一個月內緩解。病人眼睛裡有著掩藏不住的雀躍,我看著那雀躍,感覺自己好像看到春天的粼粼海洋。

「廖醫師你知道嗎,這個狀況真的讓我很困擾,很難向別人開口。謝謝你!你真的是我的家庭醫生!」


我想成為的模樣

家醫科醫師常常像個管家婆,要東一個西一個幫病人解決全身大大小小的問題。這樣的看診方式其實有時有點瑣碎,也有點累人。

因為家庭醫學涉獵的範圍很廣,也常常收到〝什麼都看,什麼都不會看〞的質疑。

但我一直相信,這樣以病人為中心的廣博訓練,讓我能夠培養醫療的直覺,讓我能夠努力不負所託。

因為信賴,病人願意跟我分享身體的所有苦痛。而他們眼睛裡的感謝,就像這趟長長行醫旅程中拾獲的寶物。

我珍重的將這些寶物輕輕放進腦迴中的行囊,讓他們陪著我繼續向前,不忘初衷。